如何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上海代表提出三问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2-03-07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3月6日晚上,上海代表团“云采访”活动举行。围绕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保护,丁光宏、廖昌永、朱国萍三位全国人大代表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关切,也在互动交流中建议:一方面要继续鼓励年轻人在···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3月6日晚上,上海代表团“云采访”活动举行。围绕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保护,丁光宏、廖昌永、朱国萍三位全国人大代表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关切,也在互动交流中建议:一方面要继续鼓励年轻人在社会上敢闯敢干敢试;同时要搭好平台,让他们充分展示才华,也更好地实现人才高质量培养。

  朱国萍:为啥政策很给力,年轻人难有热情?

  “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需要高端职业技能人才。”向来关注“一老一小”的“小巷总理”朱国萍,分享了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调研成果。

  现实情况看,高端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之路仍是“道阻且长”--政策很给力,年轻人却很难提起热情。究其原因,主要是职业技术工人激励机制不完善,各项保障和待遇相对较弱,职业荣誉感、获得感不强,导致多数青年不愿待在技术岗位上。

  “要在全社会形成以劳动为荣的氛围,要让职业技能人才拥有职业自豪感。”朱国萍建议,培养新时代的能工巧匠,必须从小树立孩子们爱劳动、乐奉献的品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工匠精神的本质和重要性,由此提升在社会上的认可度。

  她建议,首先要加强培育机制建设,建议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渠道共同参与职业技术人才培育机制,对人才的评选、表彰、师资培训、教材开发等发放专项扶持资金。“让企业进学校,让专家进企业,培养在校学生成为能做事、会做事的人才,成为一批又一批创造高效劳动价值的‘工匠’型职业技能人才”。

  其次,建议建立职业技能人才资源库,为高端技能人才的引进和交流搭设交流服务平台,建立市场导向的高端技能人才流动机制,让人才更便利地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也让企业更便捷地找到发展所需的人才。

  丁光宏:新业态新职业权利如何保障?

  来北京参会前,丁光宏刚结识了一个此前他从未接触过的职业--“收纳师”。“年纪轻轻的一名小伙子,拥有快速整理房间的技能,收入很可观。”丁光宏认为,这一新职业出现,展现了社会的活力,年轻人的适应力。

  激发年轻人这股敢闯敢干敢试的青春活力,有利于技能人才的培育,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今年全国两会,丁光宏提交了《关于修改职业教育法的议案》,特别提出把在校生参加实习等社会活动的安全保障作为法规的一部分予以考虑。

  他说,今年1月《职业教育法》立法草案第二稿已完成社会公众意见征集,草案中多次出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合招收学生以工学结合方式进行培养”等内容。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在校生进入企业,提前接受在岗培训。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和利益该如何保障?为此他建议,尽快制定相关职业保障机制。

  廖昌永:产教融合路径能否更顺畅?

  艺术类院校,既是培养艺术人才的地方,也是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廖昌永介绍,3月初,上海音乐学院举行了上音歌剧院演出发布活动,“上音歌剧院既是学术高地,也是产教融合的试验田”。

  他念念不忘复排新时代版《长征组歌》的那段时光。全校超七成师生参与了新时代版《长征组歌》的演出,体现了上音在教学成果转化方面的成果。音乐和党课结合,音乐与采风结合,实现了“多赢”。

  “为国家培养技能与素质兼备的音乐人才,上音歌剧院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载体。”廖昌永说,上音歌剧院为师生们提供的不仅是舞台,更是课堂的延伸,在这里学会怎样唱,更学会如何用艺术服务社会大众。去年,上音歌剧院提供了数百场音乐剧演出。

  廖昌永透露,2023年底上海音乐学院将完成整体提升工程,绿化与历史保护建筑修缮一新,打开围墙,向市民提供讲座、展览和演出,以及文化产品和社会服务。

  想要了解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中国职业能力鉴定中心网站!